这其实已经是整整一年前的旧文了,躺在草稿箱里,因为没整理照片也就没法发出来。
又是一年圣诞节,就把这系列博文,当作给自己的圣诞礼物吧。
(一)老姆登的僳僳族四重唱
得知怒江,并生出想要在这里过圣诞节的念头,其实是个很偶然的情况。
因为对丙中洛的好奇而认识了怒江,因为怒江而读到“四季桶”老师的一系列旧作,因为“四季桶”老师而了解了怒江的天主教、傈僳语四声部合唱、“废城”知子罗、溜索,甚至于傈僳族男女共浴的“澡堂会”,越发好奇和向往,才借着圣诞节的机会一探究竟。
原本对于宗教就有着很浓却又泛泛的兴趣,11月走滇藏线的时候途经盐井——这里有着藏区内唯一的一个天主教堂,聆听了当地人用藏语做礼拜、唱赞歌后,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这种奇怪而神圣的感觉。而怒江这里,大大小小的教堂分布在各个县乡,甚至有些山上的小村子里都有座教堂供村民礼拜。
关于怒江的历史和文化太多太多,我只是想单纯的记录下,去年圣诞节的回忆。
12月22日从大理出发,进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,怒江峡谷一直在视野里,吸引着我的心。最让我惊讶和心动的不是静静流淌的江水,或者山上鳞次栉比的村庄,而是在冬天成片绽放的油菜花田,顿觉这是个多美好的地方。
下午三点到达州府所在地六库,继续搭车到匹河乡,再包辆小电动三轮车沿着蜿蜒的公路,一路辗转终于到了第一个目的地——老姆登。
老姆登最有名的便是傈僳语四声部合唱,其次便是“废城”知子罗。适逢圣诞节前,又是周六,晚上刚好是村民为圣诞节做准备,很是满足了我对赞歌的希冀。
住在村里很有名的娅珍家,因为据说她们姐妹唱歌很好听。吃晚饭是在娅珍家传统的怒族竹楼里,整座房子由竹篾编成,踩上去有点软软的。刚开饭便听到了教堂的钟声敲响,娅珍说今晚和明天中午都要排练,看来可以多听很久了。
悠悠的沿着村间小路溜达到教堂去,从六库一直到福贡,沿岸村子的教堂都以基督教为主,直到迪麻洛、白汉落和丙中洛时才是天主教。有了前一次在盐井天主教堂的经验打底,在看见这座略显“简略”的教堂时,心里颇有些不以为然的情绪。因为我一直以为,在这一带的教堂——无论是天主教还是基督教,都应是很漂亮的,就像盐井和茨中教堂那样的“豪华”。
现实总是骨感的,无论从外观、内部装饰还是壁画而言,这一带的教堂都无法与盐井教堂相提并论,更不用说茨中教堂据说更漂亮。但是当那悠扬的旋律响起时,我便沉浸在了这声音里,心也变得沉静。
曲调是熟悉的,语言却是陌生的,唯一能听懂的单词依然是“哈雷路亚”,能辨认出曲子的也只有一首《雪绒花》。四声部合唱果然婉转悠扬,合着手风琴的伴奏,固然因为“名气”而让这传统多了些旁的东西,却还保留着那份淳朴。教堂里温暖的灯光照下来,每个人都在认真的看着手中的书页。我也安静的聆听着这天籁之音,直到曲终人散。
第二天是周日,也是村民们的礼拜日,每次开始唱赞歌前也都会用傈僳语念很多很长的“经文”。
大人在教堂里虔诚的歌颂,小孩子们在外面玩的不亦乐乎。而我,这便要恋恋不舍的离开。
接下来的两天,村民们会陆续去到一个集合地去,远近乡县的人都会来到这个地方,一起过圣诞节,热热闹闹的跳上三天舞,唱上三天歌。